湿地中国
中国在发展中求解湿地保护之道
湿地中国专业号 | 2014-2-2

新华网济南2月2日电(记者刘羊旸 叶婧 潘林青)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农业”。近10年来,中国的湿地面积同口径下有所减少,但湿地保护面积和湿地保护率均有所增加。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发展中求解湿地的保护之道。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能提高很快,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大量消耗地下水、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侵占湿地和湖泊,这是不可持续的。

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间,中国湿地保护面积增加了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但湿地面积同口径下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减少率为9.33%。

“围垦和基建占用是导致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两个最关键因素,而且受影响的湿地范围占有较大比重。”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影响湿地的主要威胁因子已经从上一次调查时的污染、围垦、非法狩猎三大因子变化为这次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子,湿地资源面临的威胁呈增长态势。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朱立志认为,湿地消失、草地退化沙化、湖泊减少等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或将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后劲的提升。

事实上,不断加重的环境问题早已让世界各国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并积极探寻解决方案。1971年2月,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这个公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全球各国政府间的共同合作,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湿地公约》现有160多个缔约国。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在农业发展中求解湿地保护之道。以山东省为例,这个农业大省拥有约200万公顷的湿地面积,占整个省国土面积的12%。目前这个省有17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达98处,2013年新上报国家湿地公园16处。

据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介绍,近年来山东共投资15亿元,对黄河三角洲、南四湖、东平湖、单县黄河故道、黄河口湿地生态补水、微山湖湿地修复等一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

此前,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如此,2013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确指出,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在湿地内禁止从事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挖砂、取土、开矿;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这都为中国湿地保护和《湿地公约》履约提供了更坚实的屏障。

然而,许多专家对中国的湿地保护还有比划定“红线”更高的期待。“湿地保护面对最大的瓶颈是法律不健全,现在湿地在国土资源里被界定为未利用地,这个问题不解决,各级政府会认为围垦是理所当然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说。

雷光春认为,要尽快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条例,同时建立一种可以评估、可以检验生态效果的机制,以促进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支持和认可,让周边老百姓在湿地保护中受益,把湿地保护带到合理正常的轨道上来。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